全国会展人才培
综合服务平台

山东财经大学

 二维码

sdufe_badge.png


学校坐落在以"泉城"闻名海内外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。现有两个校区,老校区位于经十路东端(燕山立交桥南),新校区(明水校区)位于经十东路东端,共占地1580亩,另有规划建设用地2422亩。
      山东经济学院原名山东财经学院,创建于1952年,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,也是全国建校较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,1978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,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。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。2009年被确认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,学校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,文、法、理、工、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办学水平较高、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。
  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
     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突出优势学科,强化特色学科,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提高学科建设水平。学校设有16个学院,48个本科专业,开设9个双学士学位专业;拥有应用经济学、工商管理、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有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(MBA)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资格。会计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企业管理、金融学、数量经济学、政治经济学6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;会计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工商管理4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;会计学、经济学2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;国际经济与贸易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工商管理、金融学、经济学、人力资源、统计学、会计学8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;货币银行学、西方经济学、财务管理等1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。国际市场营销学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,《中级财务管理》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。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(其中一等奖5项)。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、会计学教学团队3个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。
     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
     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,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,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。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研的政策,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力度,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  
学校坚持"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"的办学定位,自觉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学校拥有7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、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成立了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、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,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和服务,为山东人才发展提供决策咨询。五年来,学校承担各级地方政府委托课题292项,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  交流与合作
 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的发展战略。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,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,与美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瑞典、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。学校于1998年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"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"。1998年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联合成立中美合作山壮学院,联合培养MBA研究生;1999年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开展了2+2中澳合作办学项目,联合培养本、专科生;2006年与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、德国帕德博恩应用经济学院合作项目也开始招生;2007年开始选拔优秀本科在校生赴瑞典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德国等国家知名高校访学,向美国明尼苏达、德国帕德博恩等国外高校派出130名访学学生
  人才培养与就业
 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,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创新,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。一是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,即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、坚定的信念、健全的人格、健康的体魄、强烈的事业心、高度的责任感、宽厚的知识基础、执着的创新意识、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;二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,通过突出诚信教育和开放式教育,实施"313成才工程"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三是优化课程体系,增加全校通识课程数量,实现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结合;四是强化实践教学,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,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五是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,扩大选修课比例,积极推行因材施教,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;六是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,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。
  发展目标
 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,以人才培养为根本,以教学工作为中心,以科学研究为先导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,以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,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,以党的建设、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。通过实施"教学强校、学科强校、科研强校、人才强校"战略,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把学校建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,文、法、理、工、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财经大学。


上一篇广州大学
文章分类: 主考学校
分享到:
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